有限空间作业是工贸企业安全生产“老生常谈”的话题,狭小的空间内往往潜藏着中毒、窒息、爆炸等风险。这些风险威胁着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2025年4月至6月,在应急管理部统一部署下,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以下简称应急救援中心)组织15支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以下简称国家专业队),奔赴全国12个工贸重点县(市、区),参加2025年工贸重点企业有限空间作业专家指导服务。这场覆盖矿山、危化、隧道、油气管道、水上作业等多领域的国家专业队行动,以“精准指导、实战培训、惠企利民”为导向,为71家企业排查隐患590项,提出整改建议278条,培训从业人员578人,用专业力量助力企业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要强化国家专业队‘一专多能’建设。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指导国家专业队发挥专业优势,开展重点行业领域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靠前防范和帮扶指导工作。”今年初,应急管理部领导在部署工作时这样强调。作为连续第二年组织国家专业队参与指导服务的部门,应急救援中心从筹备到实施,构建了一套科学高效的工作体系。
“有限空间辨识不清、装备使用不规范、应急演练走过场、救援处置不科学,这些都是以往的有限空间事故暴露出的共性问题。”应急救援中心相关负责的人介绍。为针对性破解这一些难题,2025年4月7日至4月18日,应急救援中心联合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指导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装备测试队(应急救援工程师队)在密云实训基地举办了2期专题实训班。来自113支国家专业队的战训骨干,围绕法规标准宣贯、指导帮扶要点、应急救援实操等核心内容,开展封闭式训练。
“光是空气呼吸器佩戴就练了20多次,保证参训者能熟练掌握。”参与实训的危化救援齐鲁石化队队员付军说,实训采用“理论授课+模拟实操+案例复盘”模式,还原了真实有限空间内的气体检测、通风作业、应急救援等场景,让学员们提前“掌握了要领”“摸清了门道”。应急救援中心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本次实训是一个起点,未来将指导有条件的国家专业队、科研院所、职业院校建设有限空间实训场地,开展更多沉浸式、实战化专业培训。“建设实训基地很有必要,我们就是要通过这一种高度还原的场景化训练,把理论和技能实战化,这才是以练代战的核心。”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装备测试队队长秦宏楠如是说。
“不同行业的有限空间风险差异很大,比如食品厂的腌制池和造纸厂的污水处理池,隐患点和防护要求完全不同。”应急救援中心相关处室负责这个的人说。为确保指导服务“对症下药”,团队充分考量12个重点县特点,从全国遴选了15支国家专业队,涵盖矿山、危化、隧道、油气管道、水上作业等多个领域。
相较于去年,此次选派打破了“每队1人、每省1人”的限制,共派出18名专家。广西、重庆等地采用“跨区支援”模式,要求别的省份的国家专业队参与本地服务,既解决了本地专业力量不足的问题,也促进了区域间的经验交流。
指导服务不是“走过场”,必须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为此,应急救援中心为指导服务制定了“三阶段工作标准”:服务前,对专家开展专项培训,详解《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应急管理部令第13号)等法规要点;服务中,每周组织“已完成”与“要开始”地区的专家开展线个实操难题;服务后,逐一审阅专家工作总结,形成《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参加2025年工贸重点企业有限空间作业专家指导服务工作总结汇编》,为后续工作提供“教科书”。针对不一样的行业有限空间管理问题,应急救援中心正在进行“有限空间应急救援标准体系研究”,发布《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救援规范》等行业标准,同时组织国家专业队系统学习各行业法规,确保指导服务“精准对标”。
“以前从没意识到这些污水井是有限空间,多亏专家提醒,不然迟早出大事!”近日,在江苏盐城射阳县某粮油企业,负责人看着新建立的有限空间作业台账,连连感慨。这是国家专业队专家深入一线,用专业能力消除安全隐患的一个缩影。
“有限空间事故80%源于隐患排查不到位。”油气管道救援徐州队专家杨志华的话,道出了行业痛点。在射阳县这家粮油企业,专家们拿着泵吸式气体检测仪逐项排查,发现生活垃圾污水井长期未被纳入管理台账,且报警仪设置的硫化氢报警值存在很明显错误。“一旦浓度超标,报警器可能‘失声’,后果不堪设想。”杨志华当即指导企业建立“季度检测、年度检定”制度,将污水井纳入有限空间管理体系。
类似的“精准把脉”在全国多地上演:在江西宜春万载县某纸业公司,矿山救援乐平队和危化救援九江石化队纠正了企业对污水处理池的“误判”,不仅将其纳入有限空间作业台账,还设置了醒目的“当心中毒”警示标志;在重庆丰都县某食品厂,隧道救援中铁五局贵阳队专家张凯鹤现场检验测试发现,腌制池内一氧化碳浓度达34ppm,超出安全限值10ppm,立即要求企业暂停作业并进行强制通风。
据统计,18名专家累计排查出590项问题隐患,其中涉及有限空间辨识偏差的占23%,装备维护不当方面的占31%,应急演练不规范方面的占26%。这些为企业“对症下药”提供了精准指引。
“装备再好,不会用就成了摆设。”这是危化救援镇海炼化队专家胡学明在浙江宁波海曙区某纺织企业组织抽查后的深切感受。抽查发现,该企业虽配备了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但13名作业人员中竟有11人不会正确佩戴,甚至将气瓶背反,导致面罩无法密封。
针对这一问题,国家专业队推出“手把手教学”模式:胡学明组织企业有关人员观看装备使用视频,再将空气呼吸器佩戴方法分解为“七步流程”,最后让员工逐个实操,直到所有人都能在一分钟内完成规范穿戴。“以前看说明书总是记不住,现在专家手把手教,练一练就会了!”企业员工的反馈,道出了实战培训的重要性。
在重庆丰都县,水上救援重庆长航队采用“线上答题+实地考核”模式,先让企业员工做线上答题,再进行现场装备操作考核,通过率从最初的35%提升至92%;在四川自贡大安区,矿山救援四川排水队和危化救援普光队针对企业呼吸器气瓶过期、安全阀失灵以及其他有限空间作业中的普遍的问题,现场演示维护保养技巧,还编制了《装备维护手册》《有限空间作业口袋书》供企业参考。
此次指导服务中,国家专业队共为36家企业组织装备培训,发放应急装备讲解视频28套,确保装备都能“拉得出、用得上”。
“发现问题只是第一步,盯着整改到位才是关键。”矿山救援峰峰队专家胡治军在河北邢台清河县开展帮扶工作过程中,以实际行动诠释这一理念。在对当地10家羽毛加工公司的检查中,专家们共发现47条问题,小到安全带破损,大到有限空间未采取物理隔离措施,每一项都登记造册,形成“问题清单+整改时限+责任人”的闭环台账。
国家专业队持续对接地方应急管理部门,跟踪问题隐患整改。为防止隐患整改“打折扣”,专家们突出“三查机制”:企业自查后,地方应急管理部门复查,国家专业队随机抽查。河北邢台清河县某羽绒厂最初将“更换过期呼吸器气瓶”的整改时限定为1个月,专家们结合当地实际,协调供应商加急配送,最终将时限压缩至7天。“现在不仅换了新气瓶,我们还学会了每月自检,心里踏实多了。”企业安全负责人说。
这种“紧盯不放”的态度收获很明显的成效:河北邢台清河县10家企业的47条问题全部整改完毕,13条建议被纳入企业长效管理制度;在安徽阜阳临泉县,危化救援安庆石化队专家鲍立伟针对某皮革厂未辨识化粪池为有限空间的问题,跟踪指导企业建立台账,3个月后“回头看”时,企业已形成“每日巡查、每周检测”的管理制度。
“国家专业队不仅帮我们查隐患,还教我们怎么建体系,这才是授人以渔。”广西南宁横州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此次指导服务的深层次价值。国家专业队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积极探索“自选动作”,让服务效能持续延伸。
“以前企业整改‘单打独斗’,现在有了国家专业队和应急管理部门‘双护航’,效率太高了!”江西宜春万载县某纸业公司负责人的话,反映了“国家专业队+地方应急管理部门+企业”联动机制取得的成效。在万载县,矿山救援乐平队与县应急管理局密切协作,专家负责技术指导,应急管理部门协调资源,企业落实整改,仅用10天就完成了污水处理池的风险管控升级。
这种联动模式在多地开花结果:在河北邢台清河县,矿山救援峰峰队与县应急管理局联合举办“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观摩会”,组织42家企业现场学习整改经验;在湖南常德安乡县,危化救援湖南队为3家企业组织心肺复苏术培训,解决了企业应急处置中医疗救治能力薄弱的问题,同时建议企业建立健全自救、互救技能培训机制;在重庆丰都县,隧道救援中铁五局贵阳队与当地应急管理局共建“有限空间隐患数据库”,实现问题整改“一张网”管理。
“国家专业队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河北邢台清河县应急管理局某工作人员说,通过参与指导服务,当地监管人员对有限空间的风险辨识能力明显提升,后续自主排查隐患的效率提高了40%。
“我们一直按59号令(即《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管理,没想到已经更新为13号令(即《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了。”广西南宁横州市某食品企业负责人的困惑,在隧道救援中国交建重庆队专家曾山的指导下迎刃而解。针对部分企业制度建设滞后的问题,专家们逐句解读《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帮企业修订管理制度12项、完善现场处置方案9套。
在江苏盐城射阳县,油气管道救援徐州队发现某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审批流于形式,作业前未进行气体检测就“签字放行”。专家们当即指导企业推行智能化审批模式,通过手机APP上传检验测试的数据、审批记录,实现作业全流程、可追溯。“现在每一步操作都有记录,想偷懒都不行。”企业安全科科长笑着说。
据统计,此次指导服务共推动23家企业修订管理制度,18家企业优化应急处置方案,6家企业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将法规要求真正转化为企业的日常习惯。
“这些微视频太实用了!”由危化救援队拍摄的气体检测报警仪使用指南、全身式安全带穿戴规范、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使用解析等3个微视频在应急管理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后,引发从业人员广泛赞誉,称这是“官方教材”。这是国家专业队拓展科普宣传模式的生动实践。
除了线上传播,线下宣传同样火热:在河南郑州新密市,矿山救援河南排水队专家徐远征为企业员工讲解“有限空间有毒气体为何会变化”,用通俗的语言解读专业的知识;在安徽阜阳临泉县,鲍立伟受邀为当地50家企业开办专题讲座,结合案例讲解《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要点,现场解答疑问32个;在浙江宁波海曙区,危化救援镇海炼化队联合当地应急管理局开展“有限空间安全进社区”活动,发放宣传手册2000余份。
“以前觉得有限空间离我们很远,听了专家讲解才知道,小区里的污水井、化粪池都是有限空间,都要求我们予以关注。”参与活动的居民王女士说,这种“接地气”的宣传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未来,应急救援中心还将设计“有限空间作业警示演示宣传大篷车”,配备VR体验设备、模拟作业场景,深入村、社区、企业组织流动宣传,让安全知识“触手可及”,同时指导国家专业队参与省级、市级层面的指导服务,探索“全流程一体化”模式,逐步扩大服务覆盖面,惠及更多小微企业。
“专家指导就像‘及时雨’,帮我们解决了压在心头的安全难题。”这是此次指导服务中,企业负责人常说的一句话。国家专业队的专业指导,不仅收获了企业的真心点赞,更得到了地方应急管理部门的高度认可。
“我们不是缺装备,而是缺管理方法。”山东济南莱芜区万兴果菜食品加工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海超的话,道出了许多企业的困境。该公司虽配备了空气呼吸器、气体检测仪等装备,但员工不会用、制度不健全。针对这样的一种情况,专家们不仅现场培训,还指导企业制定了“每日检查、每周演练”的管理细则。“现在员工操作规范了,我们睡觉都踏实了。”刘海超不由得感慨道。
在江西宜春万载县某纸业公司,负责人拿着新修订的有限空间台账感慨道:“以前总觉得污水处理池不算有限空间,专家来了才知道,这是‘灯下黑’!”在专家指导下,该企业不仅完善了台账,还设置了警示标志,员工安全意识明显增强。
据不完全统计,此次指导服务后,71家企业中,有68家主动申请开展“回头看”,32家企业新增安全投入共计230万元,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的氛围日益浓厚。
“国家专业队的到来,相当于给我们送来了‘教科书’。”河北邢台清河县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当地羽毛加工公司多,有限空间作业风险高,但监管人员专业能力不够。矿山救援峰峰队专家不仅帮企业查隐患,还对46名监管人员进行培训,分享“如何辨识有限空间”“如何检查装备”等实操技能。“现在我们自己也能开展专项检查了,这才是最宝贵的收获。”国家专业队通过开展指导服务实现自我提升的同时,也让属地应急管理部门看到了应急救援队伍的“硬家底”“真内核”,实现了专业力量的扎根与延续。
广西壮族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工贸处负责人同样深有感触:“隧道救援重庆队在横州市的指导,让我们明白了13号令的实操要点。后续我们组织了全自治区范围内的培训,把经验推广至更多地区。”
这种“专业赋能”的效果持续发酵:重庆市丰都县应急管理局借鉴国家专业队经验,建立了“企业自查+专家抽查+政府督查”的三级管控模式;安徽阜阳临泉县将专家提出的37条建议纳入本地监管清单,推动15家企业完成安全升级。
从密云实训基地的“磨刀霍霍”,到企业车间的“隐患清零”,再到地方监管能力的“全面升级”,2025年工贸重点企业有限空间作业专家指导服务彰显了国家专业队“防救结合”的使命担当。这场覆盖全国的专项行动,不仅为企业排查了隐患,更播下了“安全第一”的种子。随着长效机制的逐步完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的“防护网”将越织越密,进一步为工贸行业高水平发展筑牢安全根基。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向上滑动看下一个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赞分享推荐 写留言 ,选择留言身份
崔丽丽,曾是天津一家汽车核心零部件制造商的销售总监,年收入过百万。2023年9月,她在出差期间被公司董事长性侵。自此,丽丽历时近两年的抗争开始了。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仲裁的材料证据,232页,分门别类,标记重点,全是她自己一页一页整理的。
为督促被执行人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充分保障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尊严和司法权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百四十八条规定,决定对有规避执行、抗拒执行或拒不申报财产及申报财产不实行为的被执行人予以司法拘留。
律师称亮证女司机或面临拘留罚款,其丈夫作为消防员证件被非法使用,涉嫌违反工作纪律
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告诉九派新闻 ,男子的视频假如没有歪曲事实,在公共场所录制争执过程且内容客观真实的,属于合法取证行为。
【#3人组织卖淫还实行考勤管理制度5个月获利近30万元】#广西dou知道
松桃县公安局提交取保候审申请书 #铜仁刑事律师 #铜仁律师 #刑事律师 #取保候审 #铜仁律师
防城港“奔驰姐”亮的是丈夫的执法证件,律师:假冒公职人员行为违法,应予以相应处罚
8月3日上午8时许,防城港市委市政府调查组通报称,奔驰车女司机侯某某系钦州市某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员工,非公职人员,车上为其父亲侯某海及其年幼妹妹。
不识字老人两年被扣近9000元话费,女儿拿出超长账单,电信:退回误扣2600元
有广东江门的街坊报料,她62岁的妈妈不识字每个月手机话费就是靠存折代扣,直到今年4月,有银行工作人员提醒其线元都有。
女司机亮证逼迫让路,“证件被非法使用,导致非常严重不良后果”其夫将面临什么处分?律师解读
8月3日,广西防城港市委市政府调查组发布通报称,奔驰车女司机侯某某系钦州市某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员工,非公职人员,其丈夫黎某系防城港市上思县某镇消防救援站二级消防士,视频中侯某某所亮证件系黎某放在车上的个人持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执法证》,亮证是为了吓唬李某某,以达到让其退让目的。
社保断缴就像生活里突然踩了个急刹车,不仅让人心里没底,还必然的联系到退休、看病这些人生大事。比如 2022 年特困行业缓缴政策,允许有关人员在 2023 年底前补缴 2022 年的费用,这才给了大家一次 “后悔药”。
半年没见,泸州公交大变天,再也不是曾熟悉的那个泸州公交#泸州公交 #金龙客车 #城市公交 #街头随拍 #公共交通